“瑞典一定會震驚”土耳其暗示或同意芬蘭先加入北約******
中新網1月30日電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29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表示,在土耳其和瑞典的關系持續緊張的情況下,土耳其或同意芬蘭先于瑞典加入北約。

埃爾多安表示,“我們可能會向芬蘭傳達不同信息,瑞典看到我們的信息一定會感到震驚?!彼瑫r強調,“芬蘭不應重蹈瑞典的覆轍?!?/p>
瑞典和芬蘭于2022年5月同時遞交加入北約的申請。按照規程,北約必須在30個成員國“一致同意”前提下才能吸納新成員。目前土耳其和匈牙利尚未正式批準瑞典和芬蘭加入。
近期,土耳其與瑞典摩擦不斷。土耳其駐瑞典大使館附近21日發生反對瑞典“入約”的示威活動,其間一名瑞典極右翼人士公開焚燒宗教典籍,引發土耳其及國際社會多方強烈反應,芬蘭、瑞典、土耳其有關加入北約的三方會談也陷入停滯。
芬蘭外長24日曾表示,如果瑞典加入北約的申請被擱置,芬蘭可能不得不重新考慮芬瑞兩國同時加入北約的事宜。
南大“三板斧”直指科研評價改革****** 從率先引入SCI論文指標,到主動打破“SCI至上”—— 南大“三板斧”直指科研評價改革 ■新征程新作為 今年,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師李川順利晉升為教授。 作為“羲和號”衛星科學與應用系統的總設計師,從2015年起,李川便將主要精力投入衛星工程的論證和研發中,志在解決我國太陽物理研究嚴重依賴國外衛星數據的“卡脖子”問題。經過團隊多年艱苦付出,2021年,“羲和號”發射成功,開啟了我國空間探日的時代。正是由于在這項國家重大工程中的突出貢獻,李川在今年的教授職稱評審和答辯中獲得了校內外評委一致認可,順利晉升。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科技評價改革。近年來,南大積極改革科研評價體系,堅持質量與貢獻導向,取消了“數論文、數項目、數獎項”單一評價體系,重點評價學術貢獻、社會貢獻以及人才培養貢獻,為科研創新注入源頭活水。 優化考評體系,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 20世紀80年代末,南大作出了一項至今還在影響我國高等教育界的決定:率先從國外引入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指標,作為當時教師職稱評審、博士生學位授予的重要評價標準。 這項改革對于當時還較為封閉的國內高校來說,無疑是一顆“重磅炸彈”?!爱敃r國內外學術水平差距較大,缺乏客觀有效的科技評價體系,SCI論文指標憑借其透明、簡單、客觀等優勢,迅速在國內得到廣泛應用,對推動南大等國內高??蒲谐晒呦驀H舞臺起到了積極作用?!蹦洗罂茖W技術處處長姜田表示。 20世紀90年代起,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的SCI論文數量等量化指標,成為中國考核評價學術成果的主要標準。然而,過度追求SCI論文數量的現象逐漸顯現,科研工作出現了價值追求扭曲、學風浮夸浮躁和急功近利等問題。 打破“SCI至上”,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曾經的“吃螃蟹者”開啟了改革的步伐,從2014年提出做問題導向的原創研究,到2018年提出構建“三位一體原創驅動式”科學研究新模式,一系列改革讓南大科研評價的理念更加明晰: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學術貢獻為導向的評價體系,讓科研人員在創新鏈條上走得更遠。 如今,南大吹響了科研評價改革“先鋒號”,正在實踐以質量和貢獻為要素,以論文、獎項、專利、專著、決策咨詢報告、文獻整理、學術譯著、藝術創作等各類成果形式為支撐的綜合評價體系。同時,全面考察人才在培養周期內的表現,包括師德師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專業發展等。 從事傳感芯片相關研究的南大教師張麗敏就是“不唯論文和影響因子”評審機制的受益者。5年來,她專注于國家戰略和民生需求引導的科研工作。盡管相關研究存在難度大、周期長、期刊影響因子低等問題,但這并未阻礙她晉升為教授。職稱評審時,張麗敏重點介紹了研究工作的原創性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完整性,展示了相關成果在非接觸可穿戴設備、運動姿勢識別等領域的應用與前景,獲得評委認可,順利晉升。 “對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前沿技術突破、解決重大工程技術難題、在經濟社會事業發展中作出重大貢獻的教師,申報高級職稱時論文不作限制性要求,進一步倡導學術貢獻、社會貢獻?!敝袊茖W院院士、南大校長呂建表示,創新服務是教師的第一貢獻。學校緊緊圍繞“雙一流”建設總體目標,大力開發教師“第一資源”,突出質量貢獻,著力下好科研評價改革“先手棋”。 為了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2021年,南大完善科研創新激勵辦法,由過去簡單的工分制變成主客觀評價相結合的形式,不可量化的貢獻有了體現方式。同時,納入評價的成果形式更加多元,論文在量化評價環節中的權重明顯降低。 落實分類評價,打通各類人才晉升通道 南大藝術學院教師陸慶龍擅長油畫和水彩畫,他的50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江蘇美術館等機構收藏。 “作為美術專業,實踐性與創作能力一直是這個專業應該具備的重要特質,但在綜合類大學的職稱評審體系中往往不受重視?!弊岅憫c龍欣慰的是,南大充分考慮到實踐類專業特點,在職稱評審中予以突破。 在評審述職中,陸慶龍沒有簡單地選擇期刊學術文章進行介紹,而是重點展示了自己近年來的美術創作。他在業界高度認可的“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上分別獲得了“中國美術獎”金、銀、銅獎,這些優秀創作成果得到了專家評委一致認可,使他順利晉升教授。 在南大,越來越多像陸慶龍這樣的特殊人才被“破格”聘用。作為全國較早開展分類評價的高校之一,南大在人文、社科、數理等學科分類基礎上,進一步打破同質化評價標準,圍繞學科特殊性,有針對性地分類設置審查形式及要求,并深化推行代表作制度,建立更專業的“小同行”專家組進行評審,確保評審客觀、公正和專業。 例如,在校內學科學術方向中較為小眾冷僻或專業特色明顯的語言、書畫藝術等被列入“冷門絕學”評審組,增加“作品參加國家頂級展覽”“被著名博物館收藏”等定性指標描述;面向航空航天等國家需求的科研人員設立專用先進技術學科組,評價重點放在是否在專用先進技術領域獲得較大學術影響或取得經濟、社會效益。 南大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陳樂長期從事航空航天領域相關工作,多次主持并參與航天部門重要科研項目,但由于科研項目的特殊性,成果難以成文。在過去的評價導向下,特殊科研項目一線研究人員在職稱評審中往往競爭力不足,人才的“引、留、用”困境難以解決。 針對此類人才評價特殊性,南大積極“做減法”。教師的職稱評審不再唯論文數量,轉而關注人才的代表性成果,兼顧科研任務類型和國家與社會認可度。根據科研項目等級,構建合理、公平、透明的人事考核制度,同時配套相應的目標激勵和政策激勵制度等。 “分類評價體系讓青年科研人員最大化享受政策紅利,有更多的獲得感和成就感,激勵我們聚焦主責主業,能夠輕裝遠行?!标悩氛f。 據統計,在2019到2021年度專用先進技術學科組職稱評審中,最終評定教授5人、副教授2人;在特殊崗位學科組評審中,2人獲評教授。 “學校積極在不同學科、不同層次、不同階段人才特點的精細化分類評價機制上積極探索?!蹦洗笕肆Y源處副處長孫濤表示,希望通過健全分類評價體系,破除思想桎梏,讓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心無旁騖地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潛心前沿基礎研究,推動學校師資隊伍建設高質量發展。 堅持發展性評價,尊重人才成長規律 “在我工作初期長時間沒有高水平論文產出的情況下,學校充分肯定了實驗室建設的進展?!苯衲?,南大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教授聶越峰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成為學校A層次領軍人才?;仡欉@些年科研歷程,聶越峰認為,學校提供的良好科研條件和寬松學術環境,讓他堅定信心瞄準頗具挑戰的前沿基礎問題展開研究。 自2015年來到南大后,聶越峰一直致力于建設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氧化物分子束外延與原位角分辨光電子能譜實驗平臺,到2018年首聘期考核時,他只發表了一篇論文。但學校對其工作狀態和階段性成果進行了綜合評價,繼續給予支持。2019年,他帶領團隊制備出世界上最薄的鈣鈦礦氧化物新型二維材料,并取得系列進展,相關成果兩度發表于《自然》雜志。 聶越峰的經歷并非個例。近年來,南大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堅持將發展性評價思想貫穿于考核評價工作全過程,使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從“指揮棒”升級為“推進器”、從“檢測站”轉型為“加油站”。學校邀請同行專家共同組成專家組,注重聘期進展,對于早期在搭建實驗平臺投入較多精力、建設進展較好、論文成果顯示度不高的人才給予充分肯定。 對于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人才,南大倡導不同的學術成果顯示內容,重點評估發展潛力,對青年學者,注重學術活躍性的評價,鼓勵他們立足科學前沿攀登科學高峰,逐步形成自身學術特色;對中青年學者,注重個人學術研究系統性的評價,鼓勵他們建立和擴大自身學術影響力,著力組織科研團隊主持承擔國家級重大課題;對于學科帶頭人,注重評價其學術研究高度,鼓勵他們提攜培養青年人。 “對不同學科領域、不同發展層次的教師而言,科研產出的周期和方式均有所差異,堅持考核與跟蹤相結合、評價與發展相一致是南大發展性評價的核心理念?!睂O濤介紹,動態性與科學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給“一頂帽子戴到底”的痼疾下了一劑猛藥,避免了仰賴頭銜、逆向“發展”現象的滋生,而在評價過程中貫徹“引育并舉”原則,有力提升了師資隊伍整體實力,增強了人才隊伍的競爭力與活力。 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當前,南大正廣泛開展“全面貫徹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設‘第一個南大’”大討論,充分借鑒師生真知灼見,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解放思想、集思廣益、凝聚力量。中國科學院院士、南大黨委書記譚鐵牛表示,學校將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建設“第一個南大”的重要指示和重要回信精神,著力發揮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建設一流教學科研隊伍,提供戰略人才支撐,不斷培養戰略科學家,打造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造就一流青年科技人才隊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本報記者 焦以璇 通訊員 于玥晗) 大贏家彩票地圖 |